您当前的位置:走进营口>营口精粹>正文

精粹农业(1949-1999)

文章来源:文章作者:发布时间:2017-05-04

  1949年 

  第一批农业生产互助组 

  新中国成立后,摆脱了封建剥削的广大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,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。大石桥市(营口县)望马台村刘作孝、赖家村张明生、赏军台村王维盛率先组织起第一批农业生产互助组。 

  1949年末,营口市共有4105户农民组建了1350个互助组,其中常年及三大季互助组85个,临时插犋换工组1265个。   

  1950年 

  最早的防洪治涝工程 

  1950年春,大石桥市(营口县)组织2万多人在辽河左岸修筑了长达65公里的辽河大堤,初步防御了外洪和海潮的侵袭。 

 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。辽河堤防矮小,大片的涝洼地没有泄洪排涝的沟道,大雨大涝,小雨小涝,无雨遭咸潮。广大群众迫切要求防洪治涝。为了战胜洪涝灾害,在修筑辽河大堤的同时,把100多个辽河岔子归并成49个河渠,并在大堤下面修建了木制排水闸,利用潮汐涨落规律引水和排涝。既能引水灌田,又能防洪挡潮,排除内水。   

  最早的海防林建设工程 

  营口市海岸线长95.8公里,沿海一带深受风沙危害之苦。从1950年开始,营口市沿海一带开始了最早的林业建设工程,用于屏障潮风,防止海沙危害,保证农业增产。 

  1950年,盖州市(盖平县)造林4500亩。1951年,根据东北人民政府的指示,制定了营造海防林的规划,并在熊岳镇的大铁村一带营造了4500亩海防林。   

  1951年 

  首次开展雨季造林 

  1951年7月,营口市首次在盖州市(盖平县)的号房、大石桥市(营口县)的石佛寺等村,开展了雨季造林工作。全市共植树256.5亩,超额完成辽东省下达的60亩指标,成活率达80%。